黑格尔:如何克服异化

发表于:2021-03-11

群友提问:

请问我们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劳动对我们的异化?






对付异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异化。事物的发展会自然的走向反面,虚无主义就是这样被克服的。


在黑格尔哲学中,这种内在的否定性,在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进程中,表现为双重的否定性。


一方面,思维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虚无性,使自己获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的规定性,这就是思维自己建构自己的过程。另一方面,思维又不断地反思、批判、否定自己所获得的规定性,从而在更深刻的层次上重新构成自己的规定性,这又是思维自己反思自己的过程。


思维在这种双重否定的运动中,既表现为思维规定的不断丰富,实现内容上的不断充实,又表现为思想力度的不断深化,实现逻辑上的层次跃迁。这种思想运动中的思维规定的充实与逻辑层次的跃迁,就是人类思维运动的建构性与反思性、规定性与批判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辩证统一。





在人们的通常理解中,思维的否定性,只是对“错误”思想的否定,也就是把错误的思想转化成正确的思想。


黑格尔的关于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的辩证法的深刻性则在于:他不是把思维的内在否定性仅仅理解和描写为对“虚无性”的否定,即不是把思维的内在否定性仅仅看作思维规定性的丰富和建构过程;而且尤其把思维的内在否定性理解和描述为对“规定性”的否定。


正因为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是建构与反思、规定与批判的辩证统一,所以作为“本体”的绝对理念不是某种凝固、僵化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或者说本体论就是辩证法,这才是黑格尔逻辑学本体论的真实意义之所在。


由此,去异化的意义就在于动态的自我运动,不断的僭越新的规定性,而非局囿于一隅,简单的说就是你要勇于做各种事各种人,特别是你讨厌的人和事。






尼采也说:“对一个思想家来说,如果仅仅限于一种人格那将是一种缺陷。如果你找到了自我,你就得尝试经常丢掉自我,随后再找回自我。”他的风格就是不断地转变。在丧失自我之后再重新认识自我,始终在成长而从不会僵滞停止。因此,“做你将要做的那个人!”这种思想贯穿在他所有作品中,这是他对生命下的唯一指令。


世界的本质,原本就是一开一合,像心脏,像呼吸,像拳掌。像水中的鱼,天上的鸟。像风雷,像山水。像宇宙爆炸或收缩。所有活在世上的人,比的就是胸怀、眼见和张力。务实,就是能进能退,暂时在一定的规矩中行事;理想,就是勇于不断突破,乃至无限突破,无限创造。有趣和聪明的人,玩的就是性情和思想,玩好了,前者为美,后者为善。玩砸了,在不同程度上,可视为丑、视为恶。真会玩的,能放下或超越一切,才为真人,才称得上自在逍遥。(by 群员 飞行高度)





齐泽克也说:绝对精神不啻于就是在和自己玩一个变态游戏,先把自身异化,然后再克服异化,再异化自身。从真正的黑格尔主义辩证法出发,治疗创口的方式,便是去自反性地承认创口本身就是治愈它的唯一解决方案,去承认创口本身具有的解放性力量。辩证性的思维,实质上就是去切换视差:否定本身就蕴含着肯定,创口本身就是自身的解决方案。


不断切换视差,其实就是德乐兹所说的精神分裂,德乐兹虽然乐此不疲的反黑格尔和拉康,但是又与他们千丝万缕的纠葛在一起。


对德勒兹后期哲学最精炼的定义是:它是“费希特化的斯宾诺莎主义”。而费希特是一个绝对的反斯宾诺莎主义者。纯粹虚拟的自参考创造可以达到无限大的速度,因为它不需要任何的外在,在其中或通过其来中介自己的自我设定的运动。“因此无限大的速度描述的是一种不再与实际运动相关的速度,它是一种纯粹虚拟的‘运动’,总是可以达及自己的目标,或者说它的运动本身就是它的目的。”


这正是德勒兹坚持欲望没有客体(客体的缺乏将引发并维持欲望的运动)的原因:欲望正是这样一种纯粹虚拟的运动。





在这一点上蕴含了对德勒兹的黑格尔批判的一个极大的讽刺:当德勒兹反对黑格尔的时候,他声称创造行为“本身就具有即时的原创性;并不存在一个进行创造的先验主体或否定性的主体,他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意识到或明白自己正在创造”。

因此,德勒兹将黑格尔的错误归咎于并不存在的实质化具体化,并以这样的方式消除了黑格尔思想中最接近于德勒兹本人的维度。黑格尔不厌其烦地坚称精神是“其自身的产物”:这并不是一个逻辑先在的主体对于客观性的干涉和扬弃中介,而是其自我运动的结果,即,一种纯粹的过程性。因此,它并不需要花时间“明白自己”,而是生成自己。


当德勒兹言说在一个单独的运动中进行创造和观照的过程时,他随即自觉地想起了理智直观的公式,即上帝独一的特权。德勒兹进行的是一种前批判的议程,他满腔热情地称赞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实在论”(直接洞穿了自在之物的核心),反驳了康德为我们的知识对于现象表征所设立的“批判性”界限。


然而,黑格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万一再现的距离,即物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镌刻在物自体的核心之处的,那么我们与物(包含了我们与物的关系)之间的鸿沟——就在这一方面成了黑格尔基督教神学的中心,因此我们与上帝的分离和上帝与其自身的分离就是一致的。

德勒兹声称,这些命题并没有描述物,却是对物的口头实现,即以言语方式存在的物自体——那么同样的,黑格尔是不是也会抱怨说,我们对上帝的再现是以表征方式存在的上帝本身,而我们对上帝的错误观念是以错误观念方式存在的上帝本身呢?



这种创造性过程的典型例子是这样一种艺术,它“允许一种绝对的、真正具有变革性解放的表达,恰恰因为被解放的只是解放本身,这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化或去物质化的运动”:最终必须要被解放的就是解放本身,这是对一切实体的“去辖域化”运动。这种自联系的运动是关键性的——并且,沿着同样的脉络,欲望所欲望的不是一个确定的客体,而是对欲望本身无条件的肯定,或者,正如尼采所言,意志就其最根本而言,是对意志本身的意志。




哲学层次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必须把自由沉入内容,让内容按照它自己的本性而自行运动,并从而考察这种运动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不同于表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思辨思维。表象思维的习惯可以称为一种物质的思维,一种偶然的意识,它完全沉浸在材料里,因而很难从物质里将它自身摆脱出来而同时还能独立存在。

与此相反,形式思维,乃以脱离内容为自由,并以超出内容而骄傲。这就是说,“表象思维”陷入到“各个环节的必然性”中而无法实现“全体的自由性”;“形式推理”则使“全体的自由性”离开了它的根基即“各个环节的必然性”。


把自由沉入内容,并让内容按照它自己的本性而自行运动,就是把哲学对全体自由性的追求,从对自在的外部世界和抽象的内心世界的关注,转移到既使外部世界逻辑化、又使内心世界具体化的人类思维运动的过程上来。而考察这种运动,则是人类思维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即哲学层次的反思活动。黑格尔所强调的哲学的“反思”,是同他所建构的本体论辩证法即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密不可分的。





在这种反思活动中,绝对理念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主体,它不是能思者,而是能思者的思维;作为客体,它不是自在的外部世界和抽象的精神活动,而是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进程。

这里,黑格尔对传统哲学的追求实行了两大转变:第一,把主体由个体的思维转换成人类的思维,用人类思维的普遍性来克服个体思维的有限性;第二,把客体由自在的外部世界和精神世界转换成人类思维自为地把握精神活动及其全部对象的逻辑进程,用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来取代客观世界的外在性和精神活动的抽象性(主观性)。这样,人类思维就在自己的反思活动中实现了黑格尔自己所期待的思维的“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的统一”。





黑格尔既把现实的主体抽象为普遍性的思维,又把一切事物抽象为逻辑范畴,把各式各样的运动抽象为范畴的逻辑运动,因而是一种如马克思所批评的“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这表明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是一种彻底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但它又是如同列宁所说的“聪明的唯心主义”即辩证的唯心主义,它以概念发展的辩证法展现了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因此,它“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它孕育着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和整个现代哲学。


关于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马克思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提出,“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一切事物都成为逻辑范畴;正如我们通过抽象把一切事物变成逻辑范畴一样,我们只要抽去各种各样的运动的一切特征,就可得到抽象形态运动,纯粹形式上的运动,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


所谓的绝对方法,只不过是运动的抽象,抽象形态的运动。这种纯理性的运动,从简单范畴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群,从群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系列,从系列的辩证运动中又产生整个体系。这就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

黑格尔把概念作为客观主观化和主观客观化的中介环节,以概念自身的生成和外化去实现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真与善的统一,就把概念发展变成了“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对置、自我运动,从而也就把人与世界的现实的辩证关系神秘化了。


因此,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黑格尔认为,世界上过去发生的一切和现在还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他自己的思维中发生的一切。因此,历史的哲学仅仅是哲学的历史,即他自己的哲学的历史”,“他以为他是在通过思想的运动建设世界;其实,他只是根据自己的绝对方法把所有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加以系列的改组和排列而已”。


这就要求必须把被黑格尔哲学神秘化了的概念辩证法扬弃为实践辩证法的内在环节,不是用概念的辩证运动去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而是用人类的实践活动去解释概念的辩证发展。





欢迎加入 康德 · 黑格尔哲学群 | qq群号:971087034




广告位